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郁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濕郁,六郁之一。見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指感受外濕、郁於體表肌膚而致病。龔廷賢謂:「濕郁者,周身骨節走注疼痛,遇陰雨即發。」(《萬病回春》卷二)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諸郁源流》:「霧露風雨坐臥,濕衣濕衫,皆致身重疼痛,首如物蒙,倦怠好臥,陰寒則發,脈沈澀而緩,是濕郁。」宜祛濕解郁為大法,選用濕郁湯、升陽除濕湯等方。參見六郁條。
濕郁的病因是感受外濕,外濕侵襲人體後,不能正常地排出體外,就會在體表肌膚郁積,導致濕郁的發生。濕郁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周身骨節走注疼痛,遇陰雨即發,身重疼痛,首如物蒙,倦怠好臥,陰寒則發,脈沈澀而緩等。治療濕郁,以祛濕解郁為大法,可以選用濕郁湯、升陽除濕湯等方。
濕郁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接觸潮濕的環境。
- 飲食上要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- 在陰雨天氣,儘量不要外出,如果外出,要做好防護措施。
如果出現了濕郁的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