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洩,病名。因飲食所傷而致洩瀉。即傷食瀉。以腹痛則洩,洩則痛減為特徵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.洩瀉源流》:「食洩,脈弦緊,腹痛則洩,洩後痛減。」
詳傷食瀉條。
食洩,又稱傷食瀉,是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或飲食不潔,導致脾胃受損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而出現腹痛、腹瀉的症狀。
食洩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、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或白,量多,質稀,無臭味,伴有噁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噯氣等症狀。
食洩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可用白虎湯、葛根芩連湯、黃連湯等方藥治療。
食洩的預防主要是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。
食洩是中醫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發病率較高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食洩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