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疏風洩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疏風洩熱
疏風洩熱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「解表清熱」法之一,主要針對溫病初起,風溫之邪侵襲肺衛之證。其病機多因外感風熱之邪,客於肺系,導致衛氣失和,肺失宣降。臨床表現可見發熱、微惡風寒、頭痛、鼻塞流涕、咳嗽咽痛、口微渴、舌邊尖紅、苔薄白或薄黃、脈浮數等。
作用機理
疏風洩熱法兼顧「疏解風邪」與「清洩熱邪」,旨在外散表邪、內清裏熱,使風熱之邪從表而解,避免內傳生變。其中:
- 疏風:針對風邪襲表,選用辛涼輕清之品(如桑葉、菊花、薄荷),開泄腠理,透邪外出。
- 洩熱:針對熱邪初犯,選用清熱透表之藥(如連翹、金銀花、蘆根),清宣肺熱,防止熱邪壅滯。
常用方劑
- 桑菊飲(《溫病條辨》)
- 組成:桑葉、菊花、杏仁、連翹、薄荷、桔梗、蘆根、甘草。
- 特色:偏重宣肺止咳,適用於風熱犯肺,咳嗽明顯者。吳鞠通稱其為「辛涼輕劑」。
- 銀翹散(《溫病條辨》)
- 組成:金銀花、連翹、竹葉、荊芥穗、牛蒡子、淡豆豉、薄荷、桔梗、蘆根、甘草。
- 特色:清熱力較強,兼解表邪,適用於熱象較重,伴咽喉腫痛者,屬「辛涼平劑」。
配伍要點
- 風熱偏表者,加重薄荷、牛蒡子以助疏風透邪。
- 熱傷津液者,加天花粉、麥冬以生津護陰。
- 肺氣不宣者,佐杏仁、枇杷葉以肅降肺氣。
與相關治法區別
- 辛溫解表:適用於風寒表證(如麻黃湯),與疏風洩熱之辛涼法異。
- 清氣分熱:若邪已入氣分,熱勢壯盛,則需白虎湯等直清裏熱,非本方所宜。
疏風洩熱法體現中醫「治上焦如羽,非輕不舉」之原則,強調輕清宣透,早期截斷病勢,為溫病治療之關鍵環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