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疏肝解郁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疏肝解鬱
疏肝解鬱為中醫重要治法之一,屬「疏肝法」的範疇,主要針對肝氣鬱結所致的病機。中醫理論認為,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而惡抑鬱,若情志不遂、壓力過大或外邪侵擾,導致肝氣運行不暢,鬱滯於內,則易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。
肝鬱的病理表現
肝氣鬱結時,其疏泄功能失調,影響全身氣機運行,常見症狀包括:
- 情緒方面:鬱悶煩躁、易怒、焦慮、多思多慮。
- 軀體症狀:胸脅脹痛、脘腹痞滿、噯氣頻作、女性月經不調(如經前乳脹、經期延後或經行腹痛)。
- 氣機鬱久化火:可能進一步出現口苦咽乾、頭暈目赤等「肝鬱化火」之象。
- 氣滯血瘀:若肝鬱日久,氣不行血,可致血脈瘀阻,表現為脅下刺痛、面色晦暗、舌質紫暗等。
疏肝解鬱的治療原則
此治法重在調暢肝氣,恢復其疏泄功能,常用方藥如:
- 柴胡疏肝散:以柴胡為君藥,配伍香附、陳皮、川芎等,疏肝行氣兼活血,適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。
- 逍遙散:於疏肝中兼顧健脾養血,適用於肝鬱兼脾虛血弱者,症見情緒低落、食少乏力、月經量少。
- 越鞠丸:針對「六鬱」(氣、血、痰、火、濕、食鬱),以香附、蒼朮、川芎等解鬱寬中。
配合療法
除內服藥物外,中醫亦強調情志調攝,如「以情勝情」法(如抑鬱者以喜制之),並可輔以針灸(取「太衝」「期門」等肝經穴位)或推拿手法,以通暢經絡氣機。
相關概念辨析
- 疏肝:廣義包含解鬱、理氣、清肝等多種治法。
- 解鬱:特指解除氣機鬱滯,除肝鬱外,亦涉及心脾之鬱(如「甘麥大棗湯」治髒躁)。
疏肝解鬱之法,體現中醫「整體調節」的特色,不僅治病證之標,更強調調暢情志、協調臟腑關係,以達「陰平陽秘」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