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蛇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蛇蝨,病名。指發生於皮膚的一種慢性落屑性皮膚疾病。見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即白(疒匕)。詳見該條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“蛇蝨,生於皮膚,如蛇子,故名。初起如粟粒,漸漸大,色白,有黑點,如麻子,癢不可忍。久則成瘡,破爛,流水,臭穢不可近。治法:用大黃末,以水調塗之。”

蛇蝨是一種慢性落屑性皮膚疾病,好發於頭面、四肢等處,初起時皮膚上出現粟粒大小的丘疹,逐漸增大,呈白色,有黑點,如麻子,奇癢難忍。久而久之,丘疹破潰,流出黃水,散發惡臭。

治療蛇蝨,可用大黃末調水塗抹患處,有一定的療效。

此外,民間還有一些治療蛇蝨的偏方,如用鮮馬齒莧搗爛外敷,或用鮮馬齒莧葉煎水洗患處,均有一定的療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蛇蝨是一種傳染性疾病,患者應注意隔離,避免傳染給他人。同時,患者還應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勤換衣,保持皮膚清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