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忍精不洩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忍精不洩
忍精不洩,又稱「固精不洩」,為中醫房事養生之重要概念。在古代房中術中,男子於行房之際能否控制精液施泄,被視為養生之關鍵。中醫理論認為,精為人身三寶(精、氣、神)之一,乃生命之基礎,過度耗泄易致氣血虧虛,反之,若能適度固守,則可強身祛病,延年益壽。
馬王堆出土之漢代帛書《天下至道談》即載有「十動不泄」之說,謂男性若能在房事中控制射精,可逐步獲得「耳目聰明」、「身體輕利」、「陰氣益強」等養生效益,甚而達至「產神明」之境界。此書並提出多項固精技巧,如調息、按壓特定穴位等,以助男子延緩施泄。
中醫對精之生成與運行有其獨特見解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「夫精者,身之本也」,強調精之重要性。然精之蓄泄,宜順應自然,不可強制。清代名醫徐大椿於《醫學源流論》中論及:「精之為物,欲動則生,不動則不生。自然不動則有益,強制則有害,過用則衰竭。」意謂精液之生成與施泄本為生理之常,若刻意忍抑,反易致氣滯血瘀,或引發淋濁、癃閉等疾。
從經絡學說觀之,足少陰腎經主藏精,而精室之開闔與肝之疏泄功能相關。若長期強忍不泄,可能使肝氣鬱結,影響疏泄,進而擾亂腎之封藏,反違養生之本意。故房中術雖重「多交少泄」,然亦強調「和諧有節」,需依個人體質及陰陽平衡之道而行。
總括而言,忍精不洩之說體現古人對精液珍視之養生觀,然其運用須合乎中醫陰陽調和之理,過與不及皆非正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