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栗

乳栗為中醫病名,指乳房內結聚堅硬如栗之結核,屬於乳症範疇。其特徵為乳房中生硬核,形似棋子,初起不痛不癢,經年累月或可維持穩定,然遇情志刺激或外邪觸動,則易惡化潰破,甚則翻花潰爛,狀如石榴,病情轉劇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乳栗之成因與情志失調、氣血凝滯密切相關。《瘍醫大全》引胡公弼所述,指出此病多發於性情多疑憂思之人,因長期情志不遂,導致肝氣鬱結,厥陰經氣不行,氣滯血瘀;兼之憂思傷脾,陽明氣血失和,痰濕內生,與瘀血互結,壅滯乳絡,形成堅硬結塊。若鬱久化熱,腐肉成膿,則發為潰爛之候。

臨床表現

乳栗初期症狀隱匿,觸之可及乳房單個或多個硬核,推之可動,表面光滑,然質地堅硬,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粘連。患者或伴胸脅脹悶、情緒抑鬱等肝鬱之象。若日久不愈,或突然因暴怒、勞累等因素誘發,則硬核迅速增大,疼痛加劇,甚則破潰流膿,創面凹陷如岩穴,邊緣不齊,形似翻花石榴,此時病勢險惡,預後較差。

辨證論治

乳栗之病機以肝鬱痰瘀為主,治當以疏肝解鬱、活血散結為大法:

  1. 氣滯痰凝證:見結塊初起,脹痛不顯,伴情緒抑鬱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滑。治宜疏肝理氣、化痰散結,方選逍遙散二陳湯加減,酌加夏枯草、浙貝母等。
  2. 瘀毒壅滯證:見腫塊堅硬、刺痛固定,或局部皮膚暗紅,舌紫暗、有瘀斑,脈澀。治宜活血化瘀、解毒散結,方用血府逐瘀湯仙方活命飲,加三棱、莪朮破血消癥。
  3. 熱毒腐潰證:若腫塊潰爛,滲流血水,臭穢不堪,伴發熱口渴,舌紅絳、苔黃膩,脈數。急當清熱解毒、托裡排膿,方選五味消毒飲透膿散,外敷九一丹祛腐生肌。

與相關病證鑑別

  • 乳岩(乳癌):乳栗若久治不癒,可發展為乳岩,其腫塊形如巖石,凹凸不平,與皮膚粘連,潰後翻花石榴狀更為明顯,預後極差。
  • 乳癖(乳腺增生):雖同為乳房結塊,然乳癖之腫塊隨月經週期消長,質地較軟,邊界不清,與乳栗之堅硬如核不同。

乳栗一症,早期多屬痰瘀實證,久病則虛實夾雜,治療需分階段辨證,並注重調暢情志,方可見效。古籍強調「十餘年不發」者,亦不可忽視,應定期查驗,防其驟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