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熱不得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熱不得臥
病證名,屬不寐症之一,因氣分受邪熱擾動所致。此證主要分為兩類:
- 陽氣傷於陽分:晝日發熱,夜間身涼,乃陽氣耗散於陽分,導致夜不得臥。
- 氣受邪熱,重陽無陰:晝夜皆見發熱煩躁,為邪熱熾盛於氣分,陰不制陽,陰陽失衡而難以安臥。
辨證與治法:
- 左脈浮數:提示邪熱在表,宜疏風清熱,用 羌活敗毒散 加黃柏、知母,以透解表邪兼清內熱。
- 左關數大:屬肝膽鬱熱,宜 柴胡飲子 疏泄少陽,調和肝膽氣機。
- 右關洪數:為陽明經熱盛,當清泄胃火,主以 白虎湯,直折熱勢。
- 骨節煩熱:多因陰分伏熱,宜 地骨皮散 清透虛熱,涼血除蒸。
病機探析:
此證核心在於 氣分熱熾,邪熱擾動心神,或耗傷陰液,導致陽不入陰。若熱鬱胸膈,可兼見心煩懊憹;若熱灼津傷,則見口乾舌燥。治療需分層次,表裏兼顧,或透邪外達,或直清裏熱,總以調和陰陽為要。
延伸相關概念:
- 與 「陰虛火旺」不寐 之別:彼為陰虛陽亢,此為氣分實熱,前者多見脈細數、舌紅少苔,後者脈多洪數、苔黃燥。
- 與 「痰熱擾神」不寐 之辨:痰熱者多伴胸悶痰黏,此證則以純熱無痰為特徵。
附方配伍思路:
- 白虎湯 重用石膏、知母,清陽明氣熱;
- 地骨皮散 結合養陰與透熱,適用於熱伏陰分;
- 柴胡飲子 調暢樞機,為少陽鬱熱之良方。
此證雖以熱象為主,然須細察熱之來路,分經論治,方能藥到症除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