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陷洩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陷洩瀉,中醫病證名。因中氣虧損,氣虛下陷所致洩瀉。證見食後即瀉,完谷不化,食減,消瘦,困倦,脫肛,自汗等。

《醫略六書.雜病證治》治氣陷洩瀉,用補中益氣湯加羌、防。久瀉脫肛,補中益氣湯加粟殼、烏梅、五味、肉果。若大瀉氣脫,口眼俱閉,呼吸欲絕,急灸氣海穴,進大劑參附溫補。

氣陷洩瀉的病因病機

氣陷洩瀉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中氣虧損,氣虛下陷所致。中氣,即脾胃之氣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。脾胃氣虛,則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聚而成濕,濕濁下注,阻遏腸道,則出現洩瀉。

氣陷洩瀉的臨床表現

氣陷洩瀉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食後即瀉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聚而成濕,濕濁下注,阻遏腸道,則出現洩瀉。

  2. 完谷不化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則出現大便稀薄,不成形,甚至夾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。

  3. 食減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則會出現食慾減退,進食減少。

  4. 消瘦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不能化生氣血,則會出現消瘦。

  5. 困倦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不能化生氣血,則會出現疲倦乏力。

  6. 脫肛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聚而成濕,濕濁下注,阻遏腸道,則會出現脫肛。

  7. 自汗:由於脾胃氣虛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不能化生氣血,則會出現自汗。

氣陷洩瀉的治療方法

氣陷洩瀉的治療方法,以補中益氣為主。常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等。

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組成。黃芪、人參補氣,白朮、甘草健脾,當歸、升麻、柴胡升陽舉陷。本方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的作用,適用於氣虛下陷所致的洩瀉。

參苓白朮散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組成。人參、白朮補氣健脾,茯苓、甘草健脾滲濕,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健脾利濕。本方具有補氣健脾、利濕止瀉的作用,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洩瀉。

四君子湯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。人參、白朮補氣健脾,茯苓、甘草健脾滲濕。本方具有補氣健脾、利濕止瀉的作用,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洩瀉。

氣陷洩瀉的預防方法

氣陷洩瀉的預防方法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。

  3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5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氣陷洩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肛、貧血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氣陷洩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