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郁吐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鬱吐血

氣鬱吐血是指由於氣機鬱滯,導致肺、脾、肝等臟腑功能失調,而引起的吐血癥狀。

氣鬱吐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症狀:

  1. 吐血:吐血的顏色鮮紅,量不多,多為點滴狀或間歇性發作。
  2. 惡風寒:患者常常怕冷,不耐寒風。
  3. 面色晦滯:患者的面色暗沉,沒有光澤。
  4. 口苦口酸:患者的口中常常有苦味或酸味。
  5. 惡心喜嘔:患者常常感到噁心,想吐。
  6. 脈澀:患者的脈象沉細澀滯。

氣鬱吐血的治療以舒緩鬱結為主,可以使用逍遙散加丹皮、茱萸、黃連和梔子等藥物治療。在止血後,可以繼續使用六味丸滋補陰虛。
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吐血》中有關氣鬱吐血的說明:

"氣鬱吐血者,多因憂思、惱怒,肝氣鬱結,或因痰飲內停,氣機不暢,或因外感風寒,寒邪束肺,肺氣鬱閉,或因熱邪內蘊,灼傷肺絡,或因血熱妄行,上犯肺絡,或因陰虛火旺,灼傷肺絡,或因氣虛血虧,不能上榮肺絡,皆可導致氣鬱吐血。其證見吐血鮮紅,量少,或點滴不止,或間歇發作,或伴有惡風寒,面色晦滯,口苦口酸,惡心喜嘔,脈澀等症。治宜疏肝解鬱,理氣活血,涼血止血。方用逍遙散加丹皮、茱萸、黃連、梔子等藥。若血止後,可繼用六味丸滋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