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牽拉肘復位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牽拉肘復位法

牽拉肘復位法為中醫正骨手法之一,主要應用於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(俗稱「牽拉肘」)之整復治療。此症多因外力牽拉導致橈骨小頭自環狀韌帶脫位所引起,好發於4歲以下幼兒,臨床表現為患肢活動受限、疼痛,及肘部旋轉功能障礙。

手法操作

以右側牽拉肘為例,施術者坐於患者患肢外側,以左手拇指按壓於橈骨小頭處,餘指對握肘內側以穩定關節;右手拇指置於患腕背側,餘指握持掌側。操作時,右手持患肢先行輕度牽引,繼而施以旋後動作,此時左手拇指順勢下壓橈骨小頭。當施術者感知「咯噔」樣滑動感或彈響聲,即提示復位成功。復位後可輔以2-3次輕柔之肘關節伸屈活動,以確認關節功能恢復,必要時可配合短期外固定以利患處穩定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此法符合中醫「筋出槽、骨錯縫」之理論,強調透過手法矯正關節錯位,恢復筋絡通暢。橈骨小頭半脫位雖屬小兒常見損傷,然其病機多與經筋失和相關,施術時注重「柔、穩、準」三要訣,避免過度用力。部分醫家認為,此症與少陽經筋循行相關,故復位後可配合推拿疏理少陽經脈,以鞏固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