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斷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斷續
病名,首見於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,又稱「斷緒」,指婦人懷孕後,胎元不固,出現胎動不安或胎漏下血,以致妊娠中斷的病症。此病多因衝任不調、氣血虛弱,或肝腎不足,導致胎失所養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虛弱:母體氣血不足,衝任失養,胎元不固,易致胎漏、胎動不安,甚則斷續。
- 肝腎虧虛:肝藏血,腎藏精,若肝腎不足,精血虧損,則胎失所繫,難以維繫妊娠。
- 衝任損傷: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若衝任受損,氣血失和,則胎元不穩,易致妊娠中斷。
- 外感邪氣:如熱邪擾動血分,或寒凝氣滯,影響胎元安定,亦可導致斷續。
臨床表現
- 妊娠期間陰道少量出血,色淡或暗紅。
- 小腹墜脹疼痛,腰膝痠軟。
- 或見神疲乏力,面色蒼白,舌淡脈弱等氣血不足之象。
治療原則
以補益氣血、固攝衝任、調養肝腎為主,常用方劑如:
- 泰山磐石散:益氣養血,安胎固元。
- 壽胎丸:補腎安胎,適用於肝腎不足者。
- 當歸芍藥散:調和肝脾,養血安胎。
此病與現代醫學之「先兆流產」相似,然中醫更注重整體調理,以固本培元為要。歷代醫家強調孕前調理與孕期養護,以預防斷續之發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