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龐安時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龐安時

生平簡介

龐安時(約1042-1099年),字安常,北宋著名醫學家,蘄州蘄水(今湖北浠水)人。生於醫學世家,自幼聰穎過人,博聞強記。初從其父習《脈訣》,然以其內容淺近不足取,遂轉而深入研究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甲乙經》及《太素》等經典醫籍,融會貫通各家學說。

學術成就

傷寒理論

龐氏於《傷寒總病論》六卷中提出傷寒與溫病理論的重要區分,明確指出溫病不可全以傷寒汗下法治療。此見解突破了當時醫界對熱病一概以傷寒論治的常規,為後世溫病學派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
脈診特色

龐氏在脈診方面有獨特見解:

  1. 倡導人迎、寸口二脈合參診法,強調全面把握脈象
  2. 繼承發展《難經》脈學理論,形成系統的脈診方法
  3. 注重脈證合參,通過脈象變化判斷病機轉歸

臨床特點

龐安時臨證特色鮮明:

  1. 善治傷寒熱病,創立獨特辨證體系
  2. 重視預後判斷,對不治之症必直言相告
  3. 用藥精煉靈活,注重方證相應

著作傳承

現存唯一完整著作為《傷寒總病論》,其他如《難經解義》、《主對集》、《本草拾遺》、《龐氏家藏秘寶方》、《驗方書》等均已散佚。其學術思想通過弟子廣泛傳播,門下六十弟子中以張擴、李百全最為突出。

醫學思想

龐安時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:

  1. 融會古今:既尊重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傳統理論,又結合臨床實踐加以發揮
  2. 突出實踐:重視實際診療經驗,理論緊密聯繫臨床
  3. 創新辨證:在傷寒與溫病的鑑別診斷方面有開創性貢獻
  4. 強調脈診:發展了切脈診斷技術,形成獨特脈學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