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龐安時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龐安時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,他的思想深受古代經學和醫學的影響。他從小聰明好學,就讀於當地的學校,非常喜歡學習,而且對所學的知識能夠快速消化吸收。他的父親是一位醫生,曾經教授他《脈訣》,但他認為這本書太簡單,不足以滿足他的學習需求。於是,他主動去研究黃帝、扁鵲的脈書,還深入研讀了《甲乙經》、《太素》等書,並且追隨了其他著名學者的學說,集思廣益,積極吸收各家學派的長處,尤其是對《難經》情有獨鍾。他這種好學的態度和求賢若渴的精神,使他成為了當地學者的寵兒,也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基礎。

然而,命運的捉弄使得他在青年時期失去了聽力,只能用書籍和筆談來交流和表達自己的思想。但這並沒有阻礙他的學習和醫術的發展。龐安時對於診脈非常重視,尤其是注重觀察人迎和寸口的情況,這也是他非常擅長治療傷寒的原因之一。他治療病人時非常認真和負責任,遇到無法救治的病人,他會毫不猶豫地將情況如實告知,以便病人能夠尋求其他方法和醫治,從而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。

龐安時的著作甚豐,但現在能夠流傳下來的只有他的《傷寒總病論》六卷。這本書中提出了溫病不應該完全使用傷寒汗下的治療法,這是一個全新的觀點,對後世的溫病學派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。此外,他還著有《難經解義》、《主對集》、《本草拾遺》、《龐氏家藏祕寶方》、《驗方書》等著作,然而,這些著作已經失傳了,只能透過其他古代文獻對他的貢獻有所瞭解。

龐安時的學術成就獲得了許多門人的認同和追隨,他的弟子中以張擴、李百全等人才最優秀。龐安時的貢獻不僅是他的學術思想和治療方法,更是他對學術追求和好學精神的堅持,他的一生為中醫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