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捨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之一,位於人體的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。脾捨穴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的作用。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

脾捨穴的命名由來有兩種說法。第一種說法是,脾捨穴位於脾經上,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腹脹、腹痛、泄瀉等症狀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腹脹、腹痛、泄瀉等症狀。第二種說法是,脾捨穴位於脾經上,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便秘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便秘。

脾捨穴的功效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。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

脾捨穴的定位是:在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。取穴時,可採用仰臥位,屈膝,在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處,按壓有酸脹感,即為此穴。

脾捨穴的按摩方法是:用中指指腹按壓脾捨穴,力度由輕到重,每次按壓5-10秒,重複3-5次。脾捨穴的艾灸方法是:用艾條懸灸脾捨穴,每次灸10-15分鐘,每周灸2-3次。

脾捨穴的注意事項是:脾捨穴不可過度刺激,以免損傷脾臟。脾捨穴不宜在月經期間和孕期按摩。

脾捨穴的配伍穴位有:

(1)脾捨穴配足三里穴,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的作用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

(2)脾捨穴配天樞穴,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的作用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

(3)脾捨穴配中脘穴,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的作用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

脾捨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之一,位於人體的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。脾捨穴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的作用。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脾捨穴的命名由來有兩種說法。第一種說法是,脾捨穴位於脾經上,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腹脹、腹痛、泄瀉等症狀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腹脹、腹痛、泄瀉等症狀。第二種說法是,脾捨穴位於脾經上,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便秘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便秘。脾捨穴的功效有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。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等症。脾捨穴的定位是:在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。取穴時,可採用仰臥位,屈膝,在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處,按壓有酸脹感,即為此穴。脾捨穴的按摩方法是:用中指指腹按壓脾捨穴,力度由輕到重,每次按壓5-10秒,重複3-5次。脾捨穴的艾灸方法是:用艾條懸灸脾捨穴,每次灸10-15分鐘,每周灸2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