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捨穴

脾捨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之一,位於人體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。脾捨穴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。它可用於治療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和便祕等症狀。

脾捨穴的命名由來有兩種說法:

  1. 脾捨穴位於脾經上,脾主運化水谷,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腹脹、腹痛、泄瀉等症狀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以上症狀。

  2. 脾虛則水谷運化失常,水谷停聚於腸胃,會導致便祕。脾捨穴可以健脾和胃,調理氣血,從而緩解便祕。

以下是使用脾捨穴的方法:

  • 穴位定位: 在下腹部,距前正中線2寸,左右各一處。取穴時,可採用仰臥位,屈膝,按壓這些位置,當感到有酸脹感時,即為找到此穴。

  • 按摩方法: 使用中指指腹按壓脾捨穴,力度由輕到重,每次按壓5-10秒,重複3-5次。

  • 艾灸方法: 使用艾條懸灸脾捨穴,每次灸10-15分鐘,每週灸2-3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脾捨穴不可過度刺激,以免損傷脾臟。同時,在月經期間和孕期不宜按摩脾捨穴。

此外,脾捨穴還可以與其他穴位結合使用,例如:

  1. 脾捨穴配足三里穴。這個組合可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和便祕等症狀。

  2. 脾捨穴配天樞穴。這個組合可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和便祕等症狀。

  3. 脾捨穴配中脘穴。這個組合可健脾和胃、調理氣血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和便祕等症狀。

以上是有關脾捨穴的簡介和使用方法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