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洩,又名脾瀉,是指飲食或寒濕傷脾,引致脾虛洩瀉。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「太陰之勝,濕化乃見,善注洩。」
《難經·五十七難》:「脾洩者,腹脹滿,洩注,食即嘔吐逆。」
《丹溪心法·洩瀉》指出:「老人奉養太過,飲食傷脾。」也是脾洩的常見病因。
宜用機要白術芍藥湯、扶脾散,或六君子湯加味方;久病脾洩,大便失控者,宜兼固澀、升提治法。
參見滑洩、脾瀉、洩瀉條。
脾洩的病因病機
脾洩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陽氣,導致脾虛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洩瀉。
2.寒濕侵襲,寒濕性質偏涼,易傷脾陽,導致脾陽虛衰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洩瀉。
3.久病傷脾,久病傷及脾胃,導致脾虛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洩瀉。
4.情志不遂,情志不遂,易傷脾氣,導致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洩瀉。
脾洩的臨床表現
脾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大便次數增多,每日數次,甚至十餘次,糞質稀薄,色淡,質稀,不成形,有時帶有粘液或膿血。
2.腹痛,腹痛多為隱痛、鈍痛,可伴有腹脹。
3.食欲不振,飲食減少。
4.疲乏無力,面色萎黃,精神不振。
5.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脾洩的診斷
脾洩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進行辨證。
脾洩的治療
脾洩的治療以健脾益氣、止瀉固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1.白術芍藥湯:白術、炙甘草、炒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木香、砂仁、炙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止瀉固澀的功效,適用於脾虛洩瀉、食少便溏、腹脹便溏、大便不成形等症。
2.扶脾散:炒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木香、砂仁、炙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止瀉固澀的功效,適用於脾虛洩瀉、食少便溏、腹脹便溏、大便不成形等症。
3.六君子湯加味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止瀉的功效,適用於脾虛洩瀉、食少便溏、腹脹便溏、大便不成形等症。
脾洩的預防
1.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。
2.注意保暖,避免寒濕侵襲。
3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4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5.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