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知悌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羅知悌(約1243-1327年),宋末元初醫學家。字子敬(一說字敬夫),號太無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善詞章,工書法,精通天文、地理。曾得名醫劉完素門人荊山浮屠之傳。南宋末入宮為寺人,以醫侍穆陵,頗受寵厚。宋亡,擄至燕京,然辭不入內廷,閉門絕客,專研醫術。學宗劉完素,旁通張從正、李東垣之說,將北方劉、張、李諸家學術傳至江南。樂於濟世,凡求治者皆為診療,無倦色;遇貧病無援者,贈以藥資。晚年病頹,好靜僻。求醫者至,令徒告以診視脈狀,口授配伍方藥。元泰定二年(1325年),朱丹溪登門拜師,歷三月,見其誠意,始接納為徒,盡傳其術。朱氏由此得見劉河間、張子和、李東垣、王海藏諸書,且得羅氏啓迪,遂創丹溪學派。羅氏治病處方,靈活善變,療效頗佳。推重精神療法,又注意顧護胃氣。著《羅太無先生口授三法》一卷,共載中風至產後諸疾七十六症,各述其證、因、脈、藥,簡要明晰。

羅知悌,字子敬,號太無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善詞章,工書法,精通天文、地理。曾得名醫劉完素門人荊山浮屠之傳。南宋末入宮為寺人,以醫侍穆陵,頗受寵厚。宋亡,擄至燕京,然辭不入內廷,閉門絕客,專研醫術。學宗劉完素,旁通張從正、李東垣之說,將北方劉、張、李諸家學術傳至江南。樂於濟世,凡求治者皆為診療,無倦色;遇貧病無援者,贈以藥資。晚年病頹,好靜僻。求醫者至,令徒告以診視脈狀,口授配伍方藥。元泰定二年(1325年),朱丹溪登門拜師,歷三月,見其誠意,始接納為徒,盡傳其術。朱氏由此得見劉河間、張子和、李東垣、王海藏諸書,且得羅氏啓迪,遂創丹溪學派。羅氏治病處方,靈活善變,療效頗佳。推重精神療法,又注意顧護胃氣。著《羅太無先生口授三法》一卷,共載中風至產後諸疾七十六症,各述其證、因、脈、藥,簡要明晰。

羅知悌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醫學家,他博學多才,精通天文、地理,擅長書法,而且還精通醫學,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醫學家。他曾經得到過名醫劉完素的傳授,並且將北方劉、張、李諸家學術傳至江南,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他還著有《羅太無先生口授三法》一卷,共載中風至產後諸疾七十六症,各述其證、因、脈、藥,簡要明晰。

羅知悌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《羅太無先生口授三法》一書中。他認為,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各個臟腑相互影響,相互依存。因此,在治療疾病的時候,要從整體出發,辨證施治。他還提出了“精神療法”,認為精神因素可以影響人體的健康,因此在治療疾病的時候,要注意調節患者的情緒,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。

羅知悌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他提出的“精神療法”被後世的醫學家所繼承和發展,並且在臨床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