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癘風口眼歪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癘風口眼歪斜
證名:癘風病人兼見口眼歪斜,並伴隨手足抽搐之症,載於《癘瘍機要》卷三。此證多因肝經血虛,風熱內動,筋脈失養所致。
病因病機:
- 肝經血虛風熱:肝主筋,藏血。若肝血不足,則風熱易乘虛內襲,引動肝風,導致筋脈拘急,發為口眼歪斜、手足抽搐。
- 癘風毒邪侵擾:癘風(麻風)本為風濕毒邪蘊結肌膚,若深入經絡,可與內風相合,加重經絡阻滯,使症狀更甚。
辨證要點:
- 主症:面部肌肉偏斜,口角歪向健側,眼瞼閉合不全,或伴手足抽搐。
- 兼症:或見皮膚麻木潰爛(癘風典型症狀)、頭暈目眩、舌紅少苔、脈弦細數。
治法:
- 滋補肝腎,清熱息風:以養血柔肝為本,佐以清熱通絡。
方藥:
- 加味逍遙散(《癘瘍機要》)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牡丹皮、山梔子、薄荷、生薑。此方疏肝健脾,養血清熱,適合肝鬱血虛兼熱之證。
- 六味地黃丸合鉤藤飲:若見肝腎陰虛,虛風內動,可滋腎陰、平肝風。
針灸治療:
- 取穴:以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陽膽經為主,如太衝、風池、頰車、地倉、合谷等。
- 手法:平補平瀉,以疏調肝氣、通絡息風。
補充說明:此證與中風口僻(面癱)有別,需結合癘風病史及皮膚症狀鑑別。臨床亦須注意痰瘀阻絡、氣血兩虛等兼夾證候,隨證加減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