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厲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厲蝨

病證名,指蝨蟲寄生於人體且病情嚴重者,屬中醫外科病證之一。見載於清代醫家王維德所著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卷四。該書記載:「臥時忽渾身蝨出,致血肉俱壞,每宿漸多,癢痛不可言狀。」描述患者就寢時突覺周身蝨蟲滋生,甚者侵蝕血肉,其數量逐夜增多,導致劇烈瘙癢疼痛,症狀極為痛苦。

病因與病機

中醫認為,厲蝨之發病,多因 溼熱內蘊氣血虧虛 ,兼感外邪蟲毒所致。溼熱內生易使體表津液壅滯,加之汗垢積聚,易招蟲邪寄生;若氣血不足,則肌膚失養,腠理疏鬆,蟲毒趁虛而入。其病位主要在 皮膚腠理 ,嚴重者可深入血分,耗傷營血,致「血肉俱壞」。

臨床表現

  1. 皮膚症狀:周身蝨蟲滋生,叮咬處可見紅疹、瘀斑,搔抓後破潰滲液,甚則潰爛。
  2. 癢痛劇烈:如《外科證治全生集》所言「癢痛不可言狀」,患者常因劇癢難忍而搔抓無度,反致皮損加重。
  3. 全身影響:若蟲毒內陷,可伴見煩躁不安、夜寐不寧,或氣血耗傷之面色萎黃、形瘦乏力等證。

治療原則

厲蝨之治,首重 清熱除溼、殺蟲解毒 ,兼顧調理氣血。傳統中醫外治法強調清潔患處,並輔以殺蟲藥外敷,如 百部、苦參、雄黃 等研磨調塗;內服方多以 消風散黃連解毒湯 加減,以清血分溼熱。然此證今已罕見,多因衛生條件改善而絕跡。

厲蝨一病,反映中醫對蟲毒致病之認識,其論治不僅針對蟲體,更注重調整內在環境,體現「標本兼治」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