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夢洩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夢洩精,又稱夢遺,為中醫病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虛勞病諸候》。此症指男子於寐中因夢境而精液自泄,屬遺精之一類,與「無夢而遺」(滑精)相區別。中醫理論認為,其病機多與心腎不交、相火妄動、或濕熱下注等相關,病位主要責之於心、腎、肝三臟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腎不交
    心主神明,腎藏精。若勞神過度或情志失調,致心火亢盛,不能下濟腎水,則腎陰虧虛,虛火內擾精室,寐時神不內守,引發夢遺。
  2. 相火妄動
    肝腎同源,若腎陰不足,肝失濡養,則肝陽偏亢,相火內熾,迫精外泄;或年少陽氣旺盛,妄施情欲,導致精關不固。
  3. 濕熱下注
    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釀生濕熱;或外感濕邪,下注精室,擾動精竅,造成夢泄。

辨證分型

  • 心腎不交證
    夢遺頻作,心悸失眠,煩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陰降火、交通心腎,方選黃連清心飲三才封髓丹加減。
  • 相火亢盛證
    陽事易舉,夢遺不止,頭暈目眩,口苦咽乾,脈弦數。治宜清瀉相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知柏地黃丸
  • 濕熱下注證
    夢遺黏濁,陰囊潮濕,小便赤澀,苔黃膩,脈濡數。治宜清利濕熱,方選萆薢分清飲八正散加減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諸病源候論》云:「虛勞夢泄精,由腎氣虛弱,不能藏精,故精漏失。」
  • 《景岳全書》指出:「夢遺精滑,總皆失精之病,雖其證有不同,而所致之本則一。」強調遺精與腎氣不固密切相關。

此症臨床須結合脈證,辨析虛實,虛者補益固澀,實者清泄導利,調和臟腑氣機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