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勞注

病證名,屬「注病」之一,指人體因過度勞累導致氣血虧虛,風邪乘虛而入,以致病勢纏綿難癒之證。此病特徵為患者氣血本已耗損,即使輕微勞動亦可使症狀加劇,且病程遷延反覆,難以痊癒。

病因病機
勞注之發,主要因「大勞虛損」,氣血空竭,正氣不足,風邪趁虛客於經絡臟腑。正氣既衰,邪氣久羈,故病情反覆,稍事勞動即覺不支。《諸病源候論·勞注候》云:「人大勞虛,而血氣空竭,為風邪所乘,致不平復。」意指勞倦過度,氣血兩傷,風邪內侵後,机体未能及時調復,遂成虛中夾邪之證。患者常見四肢沈重、氣短虛喘、自汗盜汗,稍動則症狀加劇,呈現「小勞則極」之特點。

臨床表現

  1. 氣血不足:面色萎黃,肢體乏力,動輒氣喘。
  2. 風邪內擾:體節沈重,痠痛不舒,或見微惡風寒。
  3. 虛陽不固:易自汗、盜汗,汗後反覺疲憊。
  4. 纏綿難癒:病程長,症狀時輕時重,遇勞即發。

鑑別診斷
勞注須與其他「注病」(如屍注、鬼注等)區別。後者多與外感穢濁邪毒相關,而勞注重點在於「勞傷致虛,風邪久注」。此外,亦需與一般「虛勞」鑑別:虛勞以五臟虛損為主,未必夾雜外邪;勞注則屬虛中夾實,邪正相爭。

相關文獻
《諸病源候論》詳述勞注成因,指出其「連滯不差」之特性,後世醫家多本於此,將勞注歸為「注病」範疇,強調調補氣血、祛風透邪並治。

附:疰病概說
疰(注)病泛指具有傳染性或遷延性的一類疾病,多因正虛邪戀所致。勞注為其一型,專指因勞致虛、邪注不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