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林楓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林楓(1708-1870年),清代醫家。字芾庭。福建候官(閩侯)人。父薛齋,素精岐黃。自幼習儒,旁及醫學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中舉。後兩次應試不第,遂專醫業。晚年術益精,勤於著述。撰有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(簡稱《醫學匯參》)十卷,分釋體、辨脈、釋藥、釋方諸集。編次經方及諸家方,為之集解,然未竟而歿。後由其子於1871年刊行。另有《全閩郡縣圖說》、《閩中藝文志》等十餘種。

林楓,字芾庭,福建候官(今閩侯)人。生於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,卒於同治九年(1870年)。林楓自幼習儒,旁及醫學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中舉。後兩次應試不第,遂專醫業。晚年術益精,勤於著述。撰有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(簡稱《醫學匯參》)十卷,分釋體、辨脈、釋藥、釋方諸集。編次經方及諸家方,為之集解,然未竟而歿。後由其子於1871年刊行。另有《全閩郡縣圖說》、《閩中藝文志》等十餘種。

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是林楓晚年所著的一部醫學著作,共十卷,分釋體、辨脈、釋藥、釋方諸集。書中內容豐富,涉及醫學各個方面,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資料。

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在編寫上,林楓吸收了前人的經驗,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,對經方及諸家方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研究,並加以集解。在釋體部分,林楓對人體的各個部位進行了詳細的論述,並對其生理、病理進行了分析。在辨脈部分,林楓對脈象進行了詳細的論述,並對其診斷意義進行了分析。在釋藥部分,林楓對中藥的性味、歸經、功效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在釋方部分,林楓對經方及諸家方進行了詳細的論述,並加以集解。

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是林楓晚年所著的一部醫學著作,內容豐富,涉及醫學各個方面,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資料。

林楓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中。林楓認為,醫學是一種科學,必須遵循客觀規律。他主張「醫學之道,必先明其理,然後能治其病」,並提出了「醫學之道,在乎明理、察病、立法、用藥」的治病思路。

林楓在臨床上擅長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各科,尤其擅長治療內科雜病。他認為,內科雜病多由情志不遂、飲食失調、勞倦過度等因素引起,治療時應以調理脾胃、疏肝解郁、補益氣血等法為主。林楓在臨床上還善於運用經方,並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對經方進行了改進和完善。

林楓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他的著作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資料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《樂素堂醫學匯參》
  2. 《林楓醫學思想研究》
  3. 《林楓醫學思想與臨床醫學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