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林作建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林作建,字和齋,清代福建福州人,出身醫學世家,祖林世存、父林德盤皆為當地名醫,精於內科,聲譽卓著。林作建幼承家學,鑽研醫術數十年,臨證經驗豐富,醫術日臻精湛。其學術思想融貫古今,尤推崇東漢張仲景之《傷寒論》,深究六經辨證之要旨,認為「扶助陽氣」乃調和陰陽之關鍵,並主張後世習醫者當領會仲景理法,而非拘泥於經方套用。

在傷寒與溫病學說之爭的背景下,林作建提出獨特見解,認為溫病學說可補《傷寒論》之不足,二者當相輔相成。故其不僅精研傷寒,亦悉心探究溫病,尤其對濕溫病(屬濕熱類外感熱病)的辨治別具心得,強調「濕與熱合,如油入麵」的病機特點,臨證注重化濕清熱、分消走泄之法。此外,於心悸(心系病症)、積聚(氣血瘀滯所致腫塊)、消渴(類似現代糖尿病)、腳氣(濕邪下注或氣血虧虛之足疾)等雜病治療亦有豐富經驗,善於結合體質與病機,靈活用藥。

著述方面,林作建著作宏富,內容兼涉理論與臨床,如:

  • 《和齋醫案》:輯錄其親治病例,展現其熔傷寒、溫病於一爐的辨證思路。
  • 《傷寒論眉批補注》:以批註形式闡發仲景奧義,強調「六經钤百病」的辨證框架。
  • 《六經辨證歌括》:以歌訣歸納六經病證要點,便於後學記誦。
  • 《壺山醫統》《壺山意准》:系統整理其醫學理論,涵蓋內科雜病與婦科調治。
  • 《婦人古方歌括》《諸病壞症歌》:針對婦科及危重症候,以韻文總結治法,體現其重視臨證實用的風格。

林作建之學術成就,不僅承繼家學,更融合傷寒與溫病之長,對清代閩地醫學發展影響深遠,其著作亦為後世研究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