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孟詵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孟詵(621-713年),唐代醫學家。汝州染(今河南臨汝)人。少好醫藥及煉丹術,嘗師事孫思邈學習陰陽、推步、醫藥。舉進士,睿宗在藩時,召為侍讀。長安(701-704年)中為同州刺史,故世稱孟同州。神龍初(約705年),致仕歸伊陽之山,日以藥餌為事。撰《補養方》三卷,經張鼎增補,改名《食療本草》三卷,現存敦煌莫高窟發現之古抄本殘卷及近人輯佚本。又撰有《必效方》三卷,今佚,在《外台秘要》、《證類本草》等書中多有引錄。嘗創用白帛浸於黃疸患者尿中,涼乾並按日推列對比,以觀察黃疸病療效。另著《家祭禮》一卷、《喪服正要》一卷、《錦帶書》等,均佚。

孟詵,字仲宣,生於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卒於唐開元二十一年(733年),汝州染(今河南臨汝)人。少好醫藥及煉丹術,嘗師事孫思邈學習陰陽、推步、醫藥。舉進士,睿宗在藩時,召為侍讀。長安(701-704年)中為同州刺史,故世稱孟同州。神龍初(約705年),致仕歸伊陽之山,日以藥餌為事。撰《補養方》三卷,經張鼎增補,改名《食療本草》三卷,現存敦煌莫高窟發現之古抄本殘卷及近人輯佚本。又撰有《必效方》三卷,今佚,在《外台秘要》、《證類本草》等書中多有引錄。嘗創用白帛浸於黃疸患者尿中,涼乾並按日推列對比,以觀察黃疸病療效。另著《家祭禮》一卷、《喪服正要》一卷、《錦帶書》等,均佚。

孟詵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,著有《食療本草》等醫學著作。他擅長用藥,對黃疸病有獨到的見解,創造了用白帛浸於黃疸患者尿中,涼乾並按日推列對比,以觀察黃疸病療效的方法。孟詵的醫學成就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。

孟詵的醫學思想,主要體現在《食療本草》一書中。他認為,飲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,飲食不當會導致疾病。因此,他主張根據不同體質和疾病,選擇適合的食物進行治療。他還提出了“食療”的概念,認為食物可以用來治療疾病。

孟詵在《食療本草》中,對各種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他認為,食物可以分為“五味”和“五色”,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。例如,辛味的食物可以發散風寒,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熱解毒,甘味的食物可以補益脾胃,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斂固澀,鹹味的食物可以軟堅散結。

孟詵還提出了“食宜五常”的觀點,認為飲食要根據季節、時令、年齡、體質和病情進行選擇。例如,春季宜食甘酸,夏季宜食苦寒,秋季宜食辛甘,冬季宜食鹹甘。此外,他還提出了“食宜四時”的觀點,認為飲食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。例如,春季宜食新鮮蔬菜,夏季宜食清淡飲食,秋季宜食滋補食物,冬季宜食熱量高的食物。

孟詵的醫學思想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。他提出的“食療”概念,為中醫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此外,他還提出了“食宜五常”和“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