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流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流注

冷流注,又稱為流痰,是一種外科疾病,主要發生在下肢,尤其是膝關節以下的部位。其主要特徵是皮下有腫塊,逐漸增大且向四周擴散,皮膚表面發紅、灼熱,有波動感,按之有液體感,有時可穿破皮膚,流出膿液。

冷流注是流注的一種特殊類型,其特點是皮下腫塊不熱、甚至發涼,內部有硬結,疼痛程度較輕,膿液較少,不易潰破。

冷流注的病因主要與寒邪侵襲有關,患者通常有受涼史。此外,脾腎陽虛、氣血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冷流注。

治療冷流注的方法主要是溫陽散寒和補益脾腎。常用的方劑有陽和湯、回陽玉龍膏等。外用可使用熱酒調敷,以促進膿液排出。

以下是一些預防冷流注的方法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飲食清淡,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便祕。
  5. 積極治療慢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。

如果有下肢腫脹、疼痛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