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口歪

證名,亦稱口僻,指口唇向一側歪斜之症,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症多因外感風寒之邪阻滯經脈,或風邪內襲,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,筋肉失養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寒阻絡:風寒邪氣侵襲足陽明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。《諸病源候論·風口?候》云:「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,遇寒則筋急引頰,故使口?僻,言語不正,而目不能平視。」指出風寒之邪可使經筋拘急,牽引頰部,致口角歪斜、言語不清,甚至影響目視。
  2. 風邪入耳:《金匱翼》提及「風入耳中,亦令口?」,說明若坐臥之處對耳有孔隙,風邪入侵耳中,可牽引筋脈,導致口歪。
  3. 氣血虛滯:若平素氣血不足,經絡空虛,風邪乘虛而入,易致血脈凝澀,筋肉失榮,發為口歪。

中醫辨證與治療

中醫治療以祛風散寒、活血通絡為主,視證型不同可選用以下方法:

  • 內治法

    • 風寒阻絡者,可用牽正散(白附子、僵蠶、全蠍)加減,以祛風化痰、通絡止痙。
    • 氣血不足者,可合補陽還五湯,益氣活血、祛風通絡。
    • 若兼痰濕阻絡,可配伍二陳湯化痰通絡。
  • 外治法

    • 可選用針灸,取穴以陽明經為主,如地倉、頰車、合谷等,以疏調經氣。
    • 外敷藥皂角膏蓖麻子搗敷,助祛風活絡。

證候鑑別

  • 中風口歪:多伴半身不遂、言語蹇澀,屬中風病範疇。
  • 單純口僻:僅見口角歪斜,無肢體偏癱,多屬風寒或風熱襲絡。

此症多與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相關,治療時當辨明病因,兼顧氣血調和,以達通絡正歪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