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厥痺,中醫名詞。
1.上逆,氣逆。《素問.陰陽應像大論》:「寒則厥,厥則腹滿,死。」王冰註:「厥,謂氣逆。」 2.指四肢寒冷的一種病證。《素問.熱論》:「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,則耳聾、囊縮而厥。」 3.指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手足僵冷一類的病證。《素問.厥論》:「帝曰:厥或令人腹滿,或令人暴不知人,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?岐伯曰:陰氣盛於上則下虛,下虛則腹脹滿,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,逆則陽氣亂,陽氣亂則不知人也。」 4.特指「肝痺」,主要癥見脅痛,食入腹即吐。《素問.玉機真臟論》:「肺即傳而行之肝?病名曰肝痺,一名曰厥,脅痛出食。」 5.指癃證之危重者。主要癥見小便次數多,或身熱、喘息,人迎脈躁或太陰脈細如發等。《素問.奇病論》:「有癃者,一日數十溲,此不足也。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人迎躁盛,喘息氣逆,此有餘也。太陰脈微細如發者,此不足也……病名曰厥,死不治。」 6.特指足逆冷之證。《素問.五臟生成篇》:「(血)凝於足者為厥。」王冰註:厥,謂足逆冷。 7.乃。見「厥絕」。
以下是對厥痺的詳細解釋:
1.上逆,氣逆。《素問.陰陽應像大論》:「寒則厥,厥則腹滿,死。」王冰註:「厥,謂氣逆。」
厥,是指氣逆上衝的一種病理現象。《素問.陰陽應像大論》中說:「寒則厥,厥則腹滿,死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人體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出現氣逆上衝的現象,這就是厥。如果厥的症狀比較嚴重,就會導致腹部脹滿,甚至死亡。
2.指四肢寒冷的一種病證。《素問.熱論》:「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,則耳聾、囊縮而厥。」
厥,也可以指四肢寒冷的一種病證。《素問.熱論》中說:「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,則耳聾、囊縮而厥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人體受到熱邪侵襲,就會出現少陽和厥陰兩經俱病的現象,這就是厥。如果厥的症狀比較嚴重,就會導致耳聾、囊縮等症狀。
3.指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手足僵冷一類的病證。《素問.厥論》:「帝曰:厥或令人腹滿,或令人暴不知人,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?岐伯曰:陰氣盛於上則下虛,下虛則腹脹滿,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,逆則陽氣亂,陽氣亂則不知人也。」
厥,也可以指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手足僵冷一類的病證。《素問.厥論》中說:「帝曰:厥或令人腹滿,或令人暴不知人,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?岐伯曰:陰氣盛於上則下虛,下虛則腹脹滿,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,逆則陽氣亂,陽氣亂則不知人也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人體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出現陰氣盛於上的現象,這就是厥。如果厥的症狀比較嚴重,就會導致腹部脹滿,甚至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手足僵冷等症狀。
4.特指「肝痺」,主要癥見脅痛,食入腹即吐。《素問.玉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