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段翳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段翳

段翳,字符章,東漢時期著名醫家,廣漢新都(今屬四川)人。其生平事蹟雖散見於古籍記載,然其醫術精湛,尤擅長外傷治療與膏方運用,在中醫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
據《後漢書》等文獻記載,段翳曾授徒授業,其弟子學醫數年後,自覺已掌握醫術要領,遂辭別返鄉。臨行前,段翳特製膏藥一劑,並附書信密封於竹簡中,囑咐弟子:「遇急難時,可開簡視之。」後弟子於途中與官吏爭渡,隨從頭部受傷,情急之下開啟竹簡,見信中指示以膏藥外敷傷處,用之果然立愈。弟子深感其師醫術高明,遂返師門繼續深造,終成良醫。

醫術特色與貢獻

  1. 膏方運用
    段翳以膏藥療傷聞名,其膏方可能融合活血化瘀、生肌斂瘡之效,符合中醫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的理論。膏藥外敷可直接作用於患處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加速創傷癒合,此療法在漢代已具備相當成熟的技術。
  2. 辨證施治
    段翳預先判斷弟子可能遭遇外傷,並備相應藥方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」的思想。此舉不僅顯示其臨床經驗豐富,更反映其對疾病發展的預見性。
  3. 師承教育
    段翳注重實踐教學,透過臨床案例引導弟子領悟醫理,符合傳統中醫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的師承模式。其弟子最終折服而返,亦說明段翳醫術之深奧,非短期可窮盡。

歷史意義

段翳的記載雖簡,卻可窺見漢代民間醫家的實用醫學技術。其膏方療傷之法,與同時代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述藥物外用理論相呼應,為後世中醫外科學的發展奠定基礎。此外,其事蹟亦彰顯中醫「醫者仁心」的傳統,強調醫病關係中的信任與傳承。

段翳之名雖未如張仲景、華佗等廣為人知,然其醫術與教育理念,無疑為漢代醫學多元面貌的重要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