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慧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慧痰之中醫詳述
慧痰屬痰證之一,乃痰液停積體內日久所生之病證。其特徵為痰質黃濁黏稠,膠結難咯,久積則漸生異味,或呈酸、辣、腥、臊、鹹、苦等穢浊之氣,甚則痰中帶血。臨床常見伴隨潮熱咳嗽,症狀類似陰虛內熱之表現,易與虛勞陰火混淆,然實為痰濁久鬱化熱所致。
病因病機
慧痰之成,多因下列三端:
- 痰濕久蘊:脾虛失運,水濕不化,聚而成痰,久滯肺絡,鬱而化熱,灼津為稠痰。
- 陰分虧耗:肺腎陰虛,虛火內熾,煉液為痰,痰熱膠結,更傷陰液,形成惡性循環。
- 情志鬱結:肝氣鬱滯,氣不布津,痰凝氣滯,久而化火,痰火互結,黏濁難解。
證候特點
- 痰質:稠黏如膠,色黃或灰黑,咳出困難,味異穢濁。
- 兼症:午後潮熱、咽乾口燥、胸悶氣促,或見痰中夾血絲。
- 舌脈:舌質偏紅,苔黃膩或少津,脈細滑數。
治法與方藥
治宜滋陰潤燥、健脾化痰,佐以清熱降火。方藥多選甘淡平補之品,避燥烈傷陰:
- 熟地黃:滋腎填精,潤肺止咳。
- 山藥、茯苓:健脾滲濕,杜絕生痰之源。
- 薏苡仁、芡實:利濕排痰,兼護脾陰。
- 山萸肉、五味子:斂肺益腎,固護氣陰。
- 車前子:清熱化痰,導痰濁從小便而出。
- 益智仁:溫腎固氣,防陰藥滋膩礙胃。
辨證加減
- 若痰熱偏盛,加瓜蔞仁、浙貝母以清化熱痰。
- 陰虛明顯者,酌加麥冬、沙參養陰潤肺。
- 痰中帶血,配白及、阿膠止血養絡。
慧痰之治,貴在標本兼顧,既需化解膠结之痰,又當調補肺脾腎三臟,方可祛除病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