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口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一口井是中醫名詞,是五輸穴之一。五輸穴是根據經絡循行的路線,將人體的穴位分為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、足太陰脾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、十二個經脈,每個經脈各有一個井穴。井穴位於四肢末端,是五輸穴中穴位最淺的,其深度約為0.1-0.2寸。井穴的名稱來源於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:「所出為井」,意指此處脈氣淺小,猶如泉水初出。

井穴具有疏通經絡、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發熱、昏迷、胸中煩悶、急性胃腸炎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乳腺炎等疾病。

井穴又是十二經之「根」,是十二經脈的起始穴位。井穴的功能與十二經脈的功能是相通的,因此井穴具有調節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功能。

井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,具有多種治療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。

以下是井穴的臨床應用:

  • 發熱:井穴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发热。
  • 昏迷:井穴具有醒腦開窍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。
  • 胸中煩悶:井穴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胸中煩悶、胸悶氣短等症狀。
  • 急性胃腸炎:井穴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。
  • 急性闌尾炎:井穴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急性闌尾炎。
  • 急性乳腺炎:井穴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。

井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,具有多種治療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。在使用井穴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選擇合適的井穴進行治療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張介賓,《類經圖翼》
  • 王清任,《醫林改錯》
  • 汪維真,《針灸學》
  • 王唯民,《針灸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