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筋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筋痺是一種由於筋脈受風寒濕邪侵襲,導致氣血凝滯且筋脈失養而出現的病證。它可以分為三種類型,包括指風寒濕邪所致之筋痺、肝痺和風痺。

風寒濕邪侵襲是筋痺的主要病因之一。當人體遭受風寒濕邪入侵時,這些邪氣會滲入筋脈並導致它們的養分供應不足,從而導致筋痺的發生。

肝鬱氣滯也是筋痺的常見病因。肝主管筋脈,當肝氣鬱結時,會影響到筋脈的養分供應,進而引起筋痺。

脾虛濕盛也可能導致筋痺。脾主運化水濕的功能,當脾功能虛弱且水濕停滯時,水濕就有可能在筋脈累積,進一步導致筋痺。

筋痺的臨床表現包括筋脈拘急、屈伸不利、疼痛、麻木、腫脹和皮膚變色等症狀。

治療筋痺的方法通常包括疏筋養血法、祛風散寒法和活血化瘀法。疏筋養血法常用的方劑有羚羊角散和天麻湯。祛風散寒法常用的方劑有羌活勝濕湯和獨活寄生湯。活血化瘀法常用的方劑有柴胡疏肝散和四物湯。

預防筋痺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暖、避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、保持情緒舒暢、適當鍛鍊和定期體檢等。這些措施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筋痺的發生風險,提高身體的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