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金鬱洩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金鬱洩之
金鬱洩之為中醫治則之一,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,屬「五鬱治則」中針對「金鬱」的治療方法。金鬱,指肺氣壅滯不通之證;洩,即宣洩、滲洩之意,旨在通過宣發肺氣、通調水道以解除鬱閉。
理論基礎
在五行學說中,肺屬金,主氣司呼吸,通調水道,為水之上源。若肺氣壅滯(金鬱),則宣降失常,可表現為:
- 肺系症狀:咳嗽痰多、喘促氣逆、鼻塞胸悶。
- 水液代謝障礙:水腫、小便不利,因肺失通調,水濕停聚。
治法與運用
「洩之」的核心在於 宣肺利水,具體方法包括:
- 宣肺解表:
運用辛散之藥(如麻黃、杏仁、桔梗)開宣肺氣,解除表邪壅滯,使氣機暢通。適用於外邪犯肺所致之咳喘、鼻塞。 - 滲利小便:
通過利水藥(如茯苓、澤瀉、車前子)引水濕下行,間接減輕肺氣負擔。此即《內經》「提壺揭蓋」之喻,強調肺氣宣通則水道自利。
經典註解
- 王冰註《素問》:
「洩,謂滲洩之,解表利小便也。」指出洩法需結合解表與利水,以調暢肺氣。 - 後世發揮:
如張景岳提出,金鬱多因燥或寒,治宜「辛散」或「溫通」;李東垣則強調肺與膀胱氣化的關聯,認為利水可助肺肅降。
臨床應用舉例
- 風水證(肺氣不宣兼水腫):越婢加朮湯(麻黃、石膏、白朮)宣肺利水。
- 痰濕咳喘:三子養親湯(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)降氣化痰,佐茯苓健脾滲濕。
此治則體現中醫「治上焦如羽,非輕不舉」及「肺為水之上源」的整體觀,透過調肺以達氣行水化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