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金德鑑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金德鑑(19世紀),清代中醫學家,字保三,一作寶鑑,江蘇蘇州(古稱元和)人氏。精研《內經》《傷論》等醫典,尤擅喉科證治,兼通針藥之法,於溫病疫疹之辨治有獨到心得。

其醫術特色在於融合理論與臨證,同治年間偶獲《焦氏喉科枕秘》手鈔本,見其「按經辨絡,砭刺有度;圖症相參,方藥精專」,遂悉心重纂。此書首重咽喉急症之針刺泄毒術,詳述「開風路針」「破皮針」等喉科特殊刺法,並載「吹喉辰藥」「冰青散」等喉科專方,尤以「金鎖匙」「玉鑰匙」兩方辨治白喉與喉風最為後世稱道。金氏刊本(1868年)更增補喉癰烙法圖訣,完善了喉科外治體系。

在霍亂診療方面,金氏考校華嶽《急救霍亂方》,刪其繁蕪,增入「陰陽水吊腳痧刺法」與「雷擊散」等急救法門,強調「暑穢深伏三焦」的病機認識,體現吳門醫派重視氣化樞機的學術特點。

所輯《爛喉㾏痧輯要》一卷,系統論述「疫痧」與「溫毒」的鑑別要點。書中提出「痧毒從口鼻入,先犯肺胃,終歸心營」的傳變規律,創「清透涼散」四步法:初用桑杏湯透表,繼以犀角地黃湯清營,終以紫雪丹開竅,間佐五汁飲存陰。其「咽喉腐爛而痧點隱隱者,當急清血絡」的主張,深化了葉天士「入血就恐耗血動血」的理論實踐。

金氏醫著皆顯務實之風,方藥配伍嚴守「病機與藥性相契」原則,如治喉證必佐薄荷、僵蟬等輕清之品以載藥上浮;治霍亂恆用厚朴、藿香等芳化之藥以醒脾開鬱。其學術成就,於清代吳中醫派中自成一家之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