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借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借借(亦作「籍籍」)
在中醫典籍中,「借借」一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方盛衰論》,用以描述夢境中交錯雜亂的景象。原文載:「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,見人斬血借借。」此處「借借」形容血色交橫、紛雜之狀,隱含氣血紊亂、神識不寧的病機。
中醫學理分析
- 與臟腑氣血的關聯
《素問》提及「肺氣虛」為此夢證之因。肺主氣、司魄,氣虛則魄不安,易生幻夢。而「斬血借借」之象,反映血絡失調,可能涉及心肺氣血交互失常——因心主血脈,肺朝百脈,二者協調不利時,易現血亂之兆。 - 夢與病機的對應
中醫認為「夢證」可反映內在失衡。白色屬肺,夢白物為肺虛之徵;「斬血」則暗示血瘀或血熱,而「借借」進一步強調此狀態之凌亂,可能與肝不藏血(肝主疏泄,調節血量)或心火擾神相關。 - 經絡與神志層面
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裡,若肺虛影響大腸傳導,濁氣上擾心神,亦可致夢境紛雜。此外,「借借」之象或與少陽經氣機鬱滯有關,因少陽為樞,主氣血運轉,失調時易現交錯紊亂之候。
古籍延伸探討
「借借」一詞雖少見於後世醫籍,但其概念可與「瞀瘛」(神昏筋攣)、「譫妄」(神識昏亂)等證互參,皆屬氣血逆亂、陰陽不相順接之表現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論「血證」時,亦強調「血亂則神蕩」,可視為對類似病機的延伸闡釋。
臨床意義
此症雖以夢境為表徵,實則提示臟腑氣血失和。若見此類夢象,需辨別:
- 肺氣虛兼血瘀者,可參見面色蒼白、短氣等;
- 若肝血瘀熱,或伴見口苦、脈弦數。
「借借」之描述,體現中醫「形神一體」觀,透過夢境剖析内在病機,為診治提供獨特視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