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短氣不足以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短氣不足以息
證名,指呼吸短促、氣息微弱,難以維持正常呼吸節奏的症狀。此證首見於《金匱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》:「平人無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」意指患者無外感寒熱之表證,卻突發呼吸急促,多因內在實邪阻滯氣機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證可分為虛實兩類:
- 實證:多因痰飲、食滯、瘀血等實邪壅塞,阻礙氣機升降。如尤怡所註:「里氣暴實,或痰或食或飲,礙其升降之氣而然。」痰濕阻肺、肝氣鬱結、胃脘積滯等皆可導致氣道不暢,引發短氣。
- 虛證:常見於肺脾腎氣虛,或久病體弱之人。肺主氣,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腎主納氣,若三者功能失調,則氣機不續,呼吸淺促。
臨床辨證
- 實證特徵:發病較急,呼吸粗重,胸悶脹滿,或伴痰鳴、噯氣、便秘等,舌苔厚膩,脈象沉實或滑數。
- 虛證特徵:病程較長,氣息低微,動則加劇,伴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,舌淡脈弱。
相關證候辨析
- 短氣:泛指呼吸不暢,程度較輕,未必「不足以息」。
- 喘證:呼吸困難且伴明顯聲息,甚則張口抬肩,與「短氣不足以息」有輕重之別。
此證需結合病史、體質及四診合參,以明辨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