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膠圈套紮注射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膠圈套紮注射法

膠圈套紮注射法為中醫治療痔疾之結紮療法之一種,主要適用於二期、三期內痔及混合痔之內痔部分。此法結合結紮與藥物注射,旨在使痔核壞死脫落,以達治療之效。

操作步驟

  1. 定位痔核:以肛門鏡檢視病灶,明確痔核位置及範圍。
  2. 套紮膠圈:使用血管鉗將特製膠圈套於痔核基底,阻斷血流,使痔核缺血萎縮。此步驟與傳統絲線結紮法原理相仿,然膠圈更具彈性與穩定性,可降低滑脫風險。
  3. 注射枯萎液:於套紮後,以針具將內痔枯萎液(如明礬液、五倍子液等具收斂腐蝕作用之藥液)注入痔核內,促使組織纖維化並加速壞死。枯萎液之配伍多依中醫理論,選用清熱解毒、化瘀止血之品,以協同療效。

機理闡釋
中醫認為,痔疾多因風濕燥熱下迫、氣血瘀滯於肛門所致。膠圈套紮法以外力截斷氣血通路,符合「結者散之」之理;枯萎液則借藥性之滲透,進一步促使濕熱瘀血消散,標本兼治。此療法融合外科手法與藥物作用,體現中醫「外治內效」之特色。

術後調護
術後痔核漸趨枯萎,約七日後自行脫落。期間須觀察出血及疼痛情形,並依辨證配合內服清熱涼血或補氣升提之劑,如槐花散、補中益氣湯等,以扶正祛邪,鞏固療效。

此法操作簡便,創傷較小,然須依痔核形勢及患者體質權衡施用,以契合中醫「因人制宜」之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