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交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交衝
交衝為經穴別名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,指後頂穴,屬督脈之要穴。其位置於頭部正中線,當後髮際直上五寸五分(約合現代解剖學之枕骨粗隆上方),與百會、前頂等穴共為調理陽氣升降之樞紐。
在經絡理論中,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統攝一身之陽氣。後頂(交衝)穴位居巔頂後部,具疏通督脈氣血、醒腦開竅之效。臨床應用上,古醫籍載其主治「風眩目不明,癲疾瘛瘲」(《針灸甲乙經》),即與頭目疾患、神志異常相關。此穴亦常與百會、風池等配伍,用於調理因陽氣上亢或清陽不升所致之頭痛、眩暈、失眠等症。
從中醫氣機運行角度論,「交衝」之名隱含「氣血交會」與「衝逆調控」之意,反映其在調節頭部氣血紊亂中的作用。針刺或艾灸此穴,可協調陰陽,平抑肝風,尤其對風邪上擾或虛陽浮越之證有平衡之效。歷代醫家重視此穴與鄰近穴位之互動,如《針灸大成》強調其與囟會、強間等穴之氣血連貫性,進一步深化其臨床運用基礎。
附註:後頂穴之定位與取穴法,依《類經圖翼》所述,需「正坐俯頭」,以骨度分寸法自後髮際上行量取,並參考個體頭形而調整。其深層為枕骨與硬腦膜,操作時需明辨解剖層次,然此屬針灸技術範疇,茲不贅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