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建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建裡穴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,屬於任脈。

建裡穴的位置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3寸。

建裡穴的解剖位置: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、下動脈交界處的分支。

建裡穴的主治疾病:胃痛,嘔吐,腹脹,腹痛,腸鳴,泄瀉,水腫,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

建裡穴的針刺方法: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5-7壯;或艾條灸10-20分鐘。

建裡穴的古籍記載:
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建裡,在臍上三寸,任脈也。”

《千金翼方》:“建裡,在臍上三寸,任脈也。主胃痛,嘔吐,腹脹,腹痛,腸鳴,泄瀉,水腫,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”

《針灸大成》:“建裡,在臍上三寸,任脈也。主胃痛,嘔吐,腹脹,腹痛,腸鳴,泄瀉,水腫,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直刺一寸,灸五壯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:“建裡,在臍上三寸,任脈也。主胃痛,嘔吐,腹脹,腹痛,腸鳴,泄瀉,水腫,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直刺一寸,灸五壯。”

建裡穴的臨床應用:

建裡穴常用於治療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水腫、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疾病。

臨床上,可用建裡穴針刺或艾灸治療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水腫、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疾病。

針刺建裡穴時,可用直刺或斜刺,針刺深度1-1.5寸。艾灸建裡穴時,可用艾炷灸或艾條灸,艾炷灸每次5-7壯,艾條灸每次10-20分鐘。

建裡穴是治療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水腫、食慾不振,及急、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常用穴位。

建裡穴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,值得臨床推廣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