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夾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夾鍾為中醫與傳統樂律理論中的重要名詞,屬「六呂」之一。「六呂」與「六律」合稱「十二律」,源於古代樂律學,後融入中醫學說,與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理論密切相關。
樂律與中醫的關聯
古代將音律分為十二律,陽聲為「六律」,陰聲為「六呂」,夾鍾為六呂中的第四呂,屬陰,與仲春時節相應。中醫認為,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界節律相通,音律可調和陰陽,影響臟腑功能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五音應五臟」,而十二律更細化此對應關係,夾鍾對應肝膽系統,其音頻特性和緩舒達,有助疏泄肝氣、調暢情志。
夾鍾的陰陽五行屬性
夾鍾屬「陰呂」,五行歸木,與春季生發之氣相合。中醫理論中,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而惡抑鬱,夾鍾之音可輔助調節肝氣鬱結,改善因情緒不暢導致的胸脅脹滿、頭暈目眩等證候。古代醫家亦運用音律養生,如配合導引、針灸,以特定律呂振動經絡,達到「音療」效果。
夾鍾與時間醫學
在「子午流注」學說中,十二律對應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時段。夾鍾與卯時(清晨5至7時)相關聯,此時大腸經氣血旺盛,而肝膽互為表裏,調律可間接助益消化與排毒功能。此外,《靈樞》載「人與天地相參」,夾鍾所應的仲春時節,養生宜順應肝木升發之性,避免情志過激。
古籍中的記載
《周禮·春官》明確將夾鍾列為六呂,後世醫家如明代張景岳於《類經》中,進一步闡述律呂與臟腑的共振關係。雖夾鍾本身非直接指代藥物或穴位,但其理論基礎深刻影響中醫的「五運六氣」與時間治療學,成為調和陰陽的無形之「藥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