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幾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「幾幾」之中醫名詞詳解
「幾幾」為中醫經典中描述病狀之專有名詞,指項背部位強直僵硬,牽掣不舒,致使頭頸俯仰轉側不利,動作難以自如之症。此術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與《傷寒論》,其字形另作「𠯗𠯗」(音shū殊),後世醫家多沿用「幾幾」二字,然讀音仍從「殊」。
典籍考源
- 《素問·刺腰痛》
提及「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」,意指腰痛沿脊柱兩側上延至頭頸,伴隨項背強急之狀。此處「幾幾」形容經氣不暢,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受阻,因該經「從巔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循肩膊內,俠脊抵腰中」,故其病可見脊背牽強。 - 《傷寒論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
載「太陽病,項背強幾幾」,屬太陽經腧不利之證。乃風寒外邪侵襲太陽經脈,導致營衛失和,經氣壅滯,津液輸布受阻,筋肉失養而發為拘急。張仲景以「桂枝加葛根湯」主之,取葛根升津舒筋,解肌發表,助桂枝湯調和營衛,以緩解項背「幾幾」之象。
病機與經絡關聯
「幾幾」之症與 足太陽膀胱經、督脈 關係密切:
- 足太陽膀胱經:主一身之表,邪客經絡則氣血凝滯,項背為其循行要道,故見強痛。
- 督脈:總攝諸陽,貫脊屬腎,若陽氣不升或寒凝督脈,亦致脊強反折。
外感風寒為常見病因,然內傷亦可致此,如:
- 津液虧耗:發汗過度或陰虛筋脈失濡。
- 濕邪阻絡:濕性黏滯,纏滯經隧,氣血不暢。
- 瘀血內停:久病入絡,瘀阻太陽經腧。
鑑別診斷
「幾幾」與「項強」略有差異:
- 項強:泛指頸部僵硬,病機較廣,可因肝風內動、熱盛傷津等所致。
- 幾幾:專指項背連及頭部的牽掣感,多屬太陽表證,常伴惡風、脈浮等外感徵象。
治法舉隅
-
外感風寒
- 表虛證:桂枝加葛根湯(汗出惡風)。
- 表實證:葛根湯(無汗惡寒)。
-
內傷津虧
- 芍藥甘草湯合葛根,酸甘化陰以柔筋。
-
濕瘀阻絡
- 羌活勝濕湯加減,或配合針灸取太陽經穴如大杼、風門。
「幾幾」一詞體現中醫對症狀描述之精準,結合經絡理論與六經辨證,反映外邪與正氣相搏之病位與病勢,為臨床辨治項背疾患之關鍵指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