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短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短骨是中醫名詞,指的是體內細小的骨骼,像是腕骨、跗骨等。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短骨位於手足之間,因形狀小而得名。

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短骨味道甘、鹹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它主要用於治療骨折、跌打損傷和筋骨疼痛的功效。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提到短骨能夠補益筋骨,強壯身體。除了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外,它也可以用於小兒疳積、消渴和肺癆等症狀的治療。

短骨可以以多種方式食用,可以直接嚼食,也可以用於煮湯和粥。因為它具有補益筋骨和強壯身體的功效,所以適合各類人羣食用。

以下是一些短骨的食用方法:

  • 直接嚼食:洗淨短骨後,直接咀嚼食用。
  • 煮湯:洗淨短骨後,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煮1小時,即可飲用。
  • 煮粥:洗淨短骨後,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小時,再加入大米和糯米,煮至粥熟後即可食用。

短骨適合各類人羣食用,因為它具有補益筋骨和強壯身體的功效。如果你有骨折、跌打損傷或筋骨疼痛等症狀,可以試試使用短骨來熬湯或煮粥食用,相信對你的病情會有所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