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短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短骨是中醫名詞,泛指體內細小的骨骼,如腕骨、跗骨等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「短骨者,在手足之間,以短為名。」短骨位於手足之間,其形狀細小,故稱為短骨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短骨,味甘、鹹,性平,無毒。主治骨折、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。」短骨具有補益筋骨、強壯身體的功效。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提到:「短骨,能補益筋骨,強壯身體。凡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,以及小兒疳積、消渴、肺癆等症,皆可應用。」短骨具有補益筋骨、強壯身體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、小兒疳積、消渴、肺癆等症。
短骨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,可以直接嚼食,也可以用於熬湯、煲粥。短骨具有補益筋骨、強壯身體的功效,適合各類人群食用。
以下是短骨的食用方法:
- 直接嚼食:將短骨洗淨,直接嚼食。
- 熬湯:將短骨洗淨,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水,大火煮開後,轉小火熬煮1小時,即可飲用。
- 煲粥:將短骨洗淨,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水,大火煮開後,轉小火煲煮1小時,加入大米、糯米,煮至粥熟即可。
短骨具有補益筋骨、強壯身體的功效,適合各類人群食用。如果您有骨折、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等症狀,可以試試用短骨熬湯或煲粥食用,相信會對您的病情有所改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