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灰幹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脈診儀

脈診儀乃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理論結合之產物,用於輔助診斷脈象。中醫診脈講究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,其中「切診」以手指感知患者脈搏之浮沉、遲數、虛實等變化,藉此判斷臟腑氣血盛衰及病邪深淺。然徒手診脈易受醫師主觀經驗影響,故脈診儀應運而生,旨在以客觀數據記錄並分析脈象特徵,輔佐臨床辨證。

脈診儀之原理
脈診儀多採用壓力感測器或光學技術,模擬中醫「三部九候」診法,於寸、關、尺三部測量脈搏波形,並量化脈位、脈幅、脈勢、脈律等參數。其核心在於轉化傳統脈象之「象」為數值,如:

  • 浮脈:輕按即得,主表證,儀器顯示為淺層壓力波明顯。
  • 沉脈:重按始得,主裡證,儀器呈現深層壓力波較強。
  • 弦脈:如按琴弦,主肝鬱或痛證,波形顯現高張力特徵。
  • 滑脈:往來流利,主痰濕或妊娠,儀器測得快速上升與下降之波形。

脈診儀與中醫辨證之結合
中醫強調「脈證合參」,脈診儀所得數據需配合其他診斷資訊。例如:

  • 若患者舌苔灰燥、舌質深紅(屬熱盛傷津),脈診儀同步顯示洪數脈,可佐證裡熱熾盛,治宜清熱生津。
  • 遲脈或結代脈伴隨胸悶,或提示心陽不振,與西醫心律不整之診斷互參。

脈診儀之臨床應用價值
可追溯脈象動態變化,尤適於慢性病或需長期監測者,如高血壓患者之弦脈演變,或糖尿病患者由滑脈轉沉細脈之氣陰兩虛進程。此外,教學上亦能協助初學者直觀理解抽象脈象。

傳統與現代之辯證
然中醫脈學講究「以神遇不以目視」,脈診儀雖提供標準化數據,卻難以完全取代醫師指下之「意念感知」。故現階段多以輔助角色,維繫「人機合一」之中醫診斷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