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袁元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袁元
袁元(約清代),字坤載,號研農、玉楸子,別名玉路,山東昌邑人。少時習儒,為諸生,後因三十歲時為庸醫誤治,傷損左目,遂憤而專志於醫,師從鄉里名醫於司鐸,潛心醫道。其學尊岐伯、黃帝、秦越人(扁鵲)、張仲景為「四聖」,認為醫理之本源皆出於此,後世醫家唯孫思邈能承古聖之旨。
袁氏精研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主張醫理需溯源返本,對後世醫家編纂醫經多持批判態度,認為其雜亂失旨,故自著醫書常以「懸解」為名,意為揭示經典原旨。其學術思想受張介賓(景岳)影響,臨證偏重溫補,強調陽氣為人身根本,治法多從調理中氣、溫養脾腎入手。
主要著作
- 《四聖心源》十卷
闡述岐黃四聖之學,以「樞軸運動」理論解釋人體氣化,提出「中氣為樞,脾胃為本」的生理觀,並詳論六氣病機與治法。 - 《玉楸藥解》八卷
側重藥物性味與升降浮沉之理,結合臟腑氣化分析藥效,補《神農本草經》之未備。 - 《四聖懸樞》五卷
專論外感溫病與傷寒之別,主張六氣皆能化熱,治法需分經辨證。 - 《傷寒懸解》十四卷與《傷寒說意》十卷
重新編次《傷寒論》,以六經為綱,強調「六經氣化」與表裡傳變,駁斥後世錯簡之說。 - 《金匱懸解》二十二卷
解析《金匱要略》,注重雜病與內傷之氣機失調,提倡「調鬱為主,補瀉兼施」。 - 《素靈微蘊》四卷
摘錄《內經》精要,附以己見,探討五運六氣與生理病理之關聯。
其著作於乾隆年間合刊為《黃氏醫書八種》,影響後世深遠。袁元門下弟子如皆維新等傳其學,然因其立論嚴峻,清代醫家對其褒貶不一,然其對經典的獨到詮釋,仍為中醫學術史重要一脈。
學術特色
袁元理論以「中氣—樞軸」為核心,認為脾胃升降為人身氣機運轉之關鍵,病理多因「陽虛土濕」,治法主張「培土瀉火,扶陽抑陰」。其論藥亦重氣化,如謂「黃芩清相火而安甲木,桂枝達營鬱而疏風木」,體現其將藥理與臟腑氣化緊密結合的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