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燕臺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黃燕臺(生卒年不詳),字庭鏡,清代醫家,以眼科見長,為中醫眼科學發展之重要人物。其所著《目經大成》六卷(1804年刊行),乃集前人眼科理論與臨床經驗之大成,系統性整理眼疾診治要訣,反映清代中醫眼科之學術高度。
學術背景與著述特色
黃氏深諳《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之基礎理論,融合金元四大家學說,尤重臟腑經絡與目窍之關聯。《目經大成》除收錄《銀海精微》《原機啓微》等前代眼科專書精華外,更結合自身臨證心得,首創「五輪八廓定位診法」之新詮,強調「目病必求於本」的辨證思想。書中詳述72種眼病證治,附方劑200餘首,如「石斛夜光丸」「羚羊角散」等名方,配伍精當,體現「從肝論治」「滋水明目」等治療原則。
臨床貢獻
黃氏於書中特重外治法之創新,改良「金針撥障術」操作技法,詳載針具形制、進針角度及適應症禁忌,為白內障手術提供規範化流程。另提出「目疾宜分虛實」之論,主張實證當瀉火解毒、虛證需滋養肝腎,並創製「補肝散」「瀉肺飲」等驗方,區分外感風熱與內傷七情所致眼病之異治。
理論影響
《目經大成》將五輪學說與五行生剋結合,闡釋「輪廓相應」理論,認為瞳神屬腎、黑睛屬肝、白睛屬肺,病理上互為影響。此說深化中醫整體觀於眼科之應用,後世《眼科纂要》等著作多受其啓發。黃氏亦重視針藥並用,書中記載眼周穴位針刺法,如攢竹、絲竹空等穴之運用,開拓眼科針灸治療範疇。
黃燕臺之學術成就,標誌中醫眼科從單純經驗醫學向理論系統化之過渡,其著述至今仍為研究傳統眼科學術流變之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