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巖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代醫家黃巖,字峻壽,又號耐庵,嘉應(今廣東梅縣)人士,卒年不詳,為乾嘉時期嶺南兒科重要代表人物。其於嘉慶五年(1800年)刊行《醫學精要》八卷,全書以胎元稟賦理論為根基,融會《顱囟經》、《幼幼新書》等兒科典籍,尤以痘疹辨治體系最具特色。
黃巖論痘疹承襲錢乙五臟辨證綱領,創「三焦分消」之法:初期以宣肺透邪為要,取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加減;見點期注重清瀉心肝火毒,善用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(現以水牛角代);收靨期則強調滋脾腎真陰,常選六味地黃丸化裁。其於《痘疹心法補遺》篇中指出:「痘本胎毒,伏於命門,遇時氣而發」,發展了明代萬全「胎毒致痘」學說。
在雜病論治方面,黃巖重視嶺南濕熱地理特點,《醫學精要》卷五專論「濕溫瘧痢」,主張芳化透邪與淡滲分消並用,創製「五葉蘆根湯」(佩蘭葉、竹葉、枇杷葉、荷葉、紫蘇葉、蘆根),體現葉天士衛氣營血學說對嶺南醫家的影響。對於小兒疳積,提出「肥兒八珍糕」方(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白朮等),將食療與藥治相結合。
該書卷末附《脈訣纂要》,改編高陽生《脈訣》而成,將小兒脈法歸納為「浮沉遲數滑澀虛實」八綱,並詳述「一指定三關」的切診技巧。黃巷學術上承襲金元四大家,下啟晚清嶺南兒科學派,其痘疹治療體係影響及於近代《兒科萃精》等著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