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沍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沍耳

沍耳,又名內耳疳臭,是指膿耳內流出腐臭濃汁的病證。多由積熱上壅或風水入耳所致。若久不治療,往往引致耳聾之證。

病因機制

沍耳常見的症狀是耳內流出腐臭濃汁,這是由於積熱上壅或風水入耳所致。積熱上壅是指體內有熱氣堆積在耳內,而風水入耳則是指外界的風或水進入耳內引起的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出現耳聾等症狀。

病理特徵

沍耳的主要病理特徵是耳內流出腐臭濃汁,聞起來像腐臭的氣味。《馮氏錦囊祕錄》和《醫宗金鑒》都有提到這個特徵。

治療方法

對於沍耳的治療,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:

  1. 清熱解毒:可用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等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中藥煎水外洗耳部。
  2. 疏風散寒:可用防風、白芷、荊芥、薄荷等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生薑、蔥白、蒜頭等中藥煎水外洗耳部。
  3. 活血化瘀:可用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三七粉外敷耳部。
  4. 補益肝腎:可用熟地黃、山藥、枸杞子、杜仲、桑寄生等中藥煎水內服。

這些方法都是根據中醫理論提出的治療方案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。如果病情持續惡化,或出現耳聾等嚴重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