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後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後洩
後洩,病證名。大便稀溏、泄瀉。多屬下焦虛寒。《素問.舉痛論》:「寒氣客於小腸、小腸不得成聚,故後洩腹痛矣。」《素問.平人氣象論》:「尺寒脈細,謂之後洩。」《類經》卷五:「脾腎虛寒,故為後洩。」
後洩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後洩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大便稀溏,量多,色淡白,無臭味。
- 腹痛,喜溫喜按,可伴有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- 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後洩的治療,以溫陽散寒、健脾益腎為主。可選用附子理中湯、四神丸等中藥治療。
後洩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。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後洩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後洩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