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賀嶽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賀嶽:明代醫家及其醫學貢獻

賀嶽生平簡介

賀嶽(生卒年不詳),字汝瞻,明代海鹽(今屬浙江)人,為明代中期著名醫家。其習醫緣起於慈母染疾,因孝心驅使,常購岐黃典籍日夜誦讀,並遍訪四方名醫求教醫術,終成一代醫家。賀嶽勤學精研,博採眾長,於醫理、診法、藥性等方面皆有深湛造詣。

醫學著作與學術特色

賀嶽畢生致力於醫學著述,所撰醫籍多達數種,惜多已散佚,現存主要著作有:

《醫經大旨》:此書乃賀嶽對《黃帝內經》等經典醫籍的深入闡釋,系統整理中醫基礎理論,尤其在陰陽五行學說與臟腑經絡理論方面有獨到見解。書中強調"醫必先明經旨,而後可以言醫",體現其尊經崇古的學術思想。

《藥性準繩》:此書為賀嶽對中藥學的系統論述,秉承《神農本草經》之旨,參酌歷代諸家本草學說,對藥物性味歸經、升降浮沉、配伍禁忌等均有詳細考證。其中特別注重藥物在方劑中的協同作用,展現明代本草學的發展特色。

《診脈家寶》:此脈學專著集歷代脈診精華,賀嶽將二十八脈系進一步細化,強調"脈理精微,非一日之功",對脈象與臟腑病變的對應關係論述尤為詳盡,反映明代脈學研究的深化趨勢。

《明醫會要》:此書乃臨床綜合性著作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,記錄賀嶽畢生臨證心得。書中特別重視"辨證求因,審因論治"的診療思路,並收錄許多效驗方劑,體現明代醫家重視實證的臨床取向。

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

賀嶽醫學思想深植於《內經》理論體系,特別重視"治病求本"的原則。在診斷方面,他主張"四診合參",尤精脈診,認為"脈為醫之關鍵";在治療上,強調"因時、因地、因人"的三因制宜思想,用藥講究"輕清靈活",反對峻烈之品。

其臨床特色表現在:

  1. 臟腑辨證:賀嶽發展了李東垣的脾胃學說,重視中焦運化功能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,臨證善用健脾和胃之法。
  2. 經絡理論應用:在《醫經大旨》中,他對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及病候有詳細補註,並將經絡理論廣泛應用於內科雜病治療。
  3. 藥物配伍:賀嶽在《藥性準繩》中提出"君臣佐使"的配伍原則應靈活運用,創製了不少新方,展現明代方劑學的創新。

歷史地位與影響

賀嶽作為明代江浙醫家的代表人物,其學術思想體現了明代醫學承前啟後的特點:既尊崇傳統經典,又有所創新發展。他的醫學著作在當時廣為流傳,對後世醫家產生相當影響,尤其對清代江南醫派的形成有一定的奠基作用。

遺憾的是,賀嶽多部著作在歷史變遷中散佚不傳,現僅能從後世醫籍引用中窺見部分內容,實為中醫學術傳承之一大損失。今人有幸從殘存文獻中,仍可領略這位明代醫家精湛的醫術與深厚的理論造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