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韓善征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韓善征(生卒年不詳),字止軒,清代江蘇曲阿(今丹陽)人,為晚清知名醫學家。其早年習儒,後轉攻醫術,博覽群書,精研醫理,尤擅長溫病與內科雜病之診治,著作豐富,臨證經驗深厚。
學術背景與貢獻
韓善征所處時代,正值溫病學說蓬勃發展之際,其深受葉天士(葉香巖)學術思想影響,並結合自身臨床實踐,對瘧疾、痢疾等外感熱病提出獨到見解。光緒十九年(1893年),江南瘧疾盛行,時醫多以《傷寒論》之小柴胡湯治瘧,然療效不彰,甚或病情轉劇。韓氏察覺此因醫者未明辨「正瘧」與「時感瘧」之別:正瘧屬少陽證,而時感瘧多因暑濕穢濁之邪內伏,需從溫病學說論治。遂參酌葉天士醫案,結合己見,撰成《瘧疾論》(1897年刊行),系統梳理瘧疾病因、病機及分型治法,為清代瘧疾專書之重要代表。
醫學著作與理論特色
韓氏畢生著述匯為《韓氏醫書六種》,除《瘧疾論》外,尚含以下經典:
- 《痢疾論》四卷
辨析痢疾成因,強調濕熱積滯為病本,分述赤痢、白痢、休息痢等證治,注重調氣活血、清熱化濕,並批判當時濫用溫補之弊。 - 《陽痿論》二卷
為罕見專論陽痿之古籍,提出「虛實夾雜」病機,重視肝腎虧虛與氣滯血瘀之關聯,用藥兼顧滋養與疏泄。 - 《金匱雜病辨》三卷
以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為基礎,結合後世學說辨析雜病,如痰飲、水氣等證,體現其融通經方與時方之思路。 - 《時病撮要》一卷
摘錄溫病名家葉天士、薛生白等論述,輔以己見,精簡歸納四時外感病治則。 - 《醒世瑣言》一卷
針砭醫界時弊,強調醫者須明辨病機,反對固守成方。
其學術特色在於:
- 重辨病與辨證結合:如《瘧疾論》區分「暑瘧」「濕瘧」「寒瘧」等,治法各異。
- 融匯傷寒與溫病學說:既尊仲景之法,亦採葉氏衛氣營血理論,靈活化裁。
- 注重臨證實用:書中多附驗案與方藥加減,如治瘧用清暑透邪、分消濕熱等法,體現其務實風格。
歷史評價
韓善征雖非宮廷御醫,然其著作貼合民間疾苦,尤對江南濕熱病證的論治具有地域實用性。清代醫家周學海曾評其書「考據精詳,辨證明晰」,近代中醫學者亦認為其《瘧疾論》補足了溫病學派在瘧疾領域的論述空白。其學術觀點至今對中醫臨床辨治傳染病及男科疾病仍具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