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痺,又稱痛痹、骨痹,是指寒邪偏重的痹證。《靈樞·賊風》指出,寒痹常由受濕氣所傷,濕氣藏於血脈和肌肉之間,長時間滯留不去,若有其他因素影響,如喜怒不節、飲食不適、寒溫失調等,就會導致腠理閉塞,出現血氣凝結的現象,再加上舊有的邪氣侵襲,就會形成寒痹病症。

《靈樞·壽夭剛柔》指出,寒痹不僅會長時間滯留且時常引發疼痛,還會造成皮膚無感覺。

根據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的記載,寒痹的臨床表現為四肢肌肉痙攣和關節腫脹。

根據《癥因脈治》卷三的記載,寒痹的症狀包括劇烈疼痛,手足肌肉緊縮,稍微獲取熱量會減輕症狀,而遇到寒冷會加劇症狀。現代醫學常用十味羌活湯來治療寒痹。

此外,也可以使用定痛丸加上羌活、桂枝等藥物,或者使用五積散、芎附湯等中藥並依情況進行增減。疼痛嚴重時,可以使用五靈散。《內經》還有火焠、藥熨等治療方法。

《張氏醫通》中提到,皮痹即寒痹,此處的皮痹指的是邪氣影響皮毛,引起癢癖、風瘡等皮膚病變,初起時皮膚感覺像有蟲在皮下活動。

以上是寒痹的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