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膕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膕中穴

膕中穴(委中穴)位於膝蓋後側的凹陷處,即膕窩的中央。膕窩是中醫學中非常重要的穴位,相當於委中穴的部位。膕中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,膀胱經是人體六經之一,起點為目內眥,然後下行至鼻旁,沿面頰至耳前,然後下行至肩,接著沿上臂外側,直到肘外側,再接著沿前臂外側,一直到腕背,最後穿過小指外側至爪甲根。膀胱經多走於身體外側,並循行於下肢後側。因此,膕中穴位於膕窩中央,即為膀胱經所經過的位置。

膕中穴有許多功效,包括舒筋活絡、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。主治的病症有下肢痿痹、膝關節疼痛、小腿抽筋、水腫、腳氣、痔瘡、便祕、尿閉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帶下、陰挺、白帶和陰部瘙癢等。與膕中穴配合使用的穴位有承山穴、陽陵泉穴、三陰交穴、足三里穴、大腸俞穴、膀胱俞穴、中極穴和關元穴,這些穴位結合使用可增強舒筋活絡、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的效果。

針刺膕中穴時,可以直刺0.5-1寸,或者斜刺0.3-0.5寸。在針刺過程中,局部可能會出現酸脹感,針刺後感覺可能會向下肢放散。應該注意的是,膕中穴不適合用灸法治療。

綜上所述,膕中穴是一個位於膝蓋後側的凹陷處,具有舒筋活絡、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的功效。它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,可以治療各種與下肢和膝關節有關的問題,以及一些尿液和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。與其他穴位結合使用時,可以增強治療效果。